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曼德心理 什么才是母亲带给孩子的礼物?
 “做一个好母亲其实很简单:多为自己活着,把自己变成一个轻松快乐的人,是母亲能够给孩子的礼物”。

 

    初次读到这句话是在心理学家曾奇峰为《母婴关系创伤疗愈》的译作写的推荐序中。推荐序中还罗列了被一些母亲当做无私母爱的现象:诸如,“孩子的健康快乐,***是我的幸福。”心理学家毫不留情地抨击到:这是一种伟大到无私的母爱,但同时也是既伤害孩子也伤害自己的“人格捆绑”。在这样的关系中,似乎孩子需要对母亲的幸福负责,所以必须“刻意”地处于健康快乐中,连体会一下不快乐的权利都没有了。母亲也因此丧失了独立享受人生的机会,******成了孩子的生活的旁观者,没有为自己活着。母亲和孩子连在一起,的确有令人陶醉的温暖和甜蜜,却少了两个独立人格屹立在地平线上的健康、大气和壮美。

 

来自母亲们的愤怒、委屈的声音在我耳边回响,“为自己活着?!天呀,多么自私呀!母亲为孩子活着是多么天经地义呀?!,难道我要为自己活?不为别人活,我都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
 

“多为自己活着,把自己变成一个轻松快乐的人”这句话也是我经常劝解朋友和求助者母亲的话,只是希望母爱之下的孩子能够成长到有能力以健康的方式回报母亲而不是因为内疚。何谓健康的方式而不是内疚?怎样才能让孩子既能享受母爱又不至于失去自己独立成长的机会,终能从母爱这个安全的港湾扬帆起航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一些孩子的故事历历在目让人感到心情沉重又不无痛惜。这些孩子当中有成瘾患者,有摄食障碍患者,有强迫性追求******的成年人,有因为抑郁和焦虑问题发展受限的学生,也有无法享受亲密关系的青年男女常听到他们说的一句话***是:“我觉得对不起妈妈为我付出的一切,她为了我要去忍受糟糕的婚姻,为了我放弃了追求个人幸福的机会,为了我她放弃了她的事业。总之,我觉得自己***是她的累赘”或者说,“如果我考不到好的成绩***对不起妈妈的付出,所以,我每次考试前脑海里反复出现的***是妈妈看到我不理想的成绩后悲伤地脸,和着耳朵里她的一声声长吁短叹”。

 

一个无法建立长期稳定亲密关系的女孩后后面才意识到自己的痛苦:自己无法离开母亲去和爱的男人过自己的生活,这样的分离被她体验到的***是对母亲的背叛和抛弃,因为她觉得母亲是为了她才长年过着痛苦不堪独守空房的生活,所以,每当一段恋爱关系进入稳定,眼看要谈婚论嫁之时,她都会焦虑,会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行为,终这段关系被破坏掉了,焦虑也***解除了,自然,她又回到了母亲的身边,继续陪伴孤独、缺少快乐的母亲。在成长过程中,一旦她要依从自己的意愿行动时,都会被母亲当成是背叛,常挂在母亲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为了你什么什么,你却这样,然后***是母亲的眼泪或者是不断升级的愤怒,直到她跪在母亲面前道歉、忏悔,母亲才会原谅她。这位母亲固然爱孩子,却不能爱自己,不能让自己快乐,当她为人妻后快乐是丈夫给予的,当她为人母后,快乐是孩子给予的。

 

是什么让母亲不能让自己快乐?并且不允许自己快乐?她以为快乐只能来自于别人。原来作为孩子的母亲在她婴儿的时候要让自己的母亲快乐,这样她才能看到母亲的好脸色,在孩子的眼里,母亲的脸***是孩子的天,晴朗天空下的孩子自然感受到自己的可爱,才能确保不被母亲过度嫌弃而能好好活下去。所以,忧伤母亲的孩子在生命之初已经学会了为母亲的快乐负责,随后,这个孩子不能为了自己的快乐随心所欲,想哭时且不能哭,想愤怒时且得憋着,***像一棵被捆绑制作出的植物盆景不能长成它本来的样子。当然,生命被束缚的女孩长大和成为母亲的过程中拥有太多的委屈和忧伤,丧失了太多自由烂漫的快乐时光,她始终期待可以通过自己为别人牺牲一点什么来得到别人带给她的快乐,扮演牺牲者过度了,***变成了受虐,或者把自己当成了受害者,每一个得到她付出的孩子无疑心存内疚。内疚是人类情感中一种负性的情绪体验,所以,一旦体验到内疚,我们有意无意都会做出一些行为来驱赶它或者是抵消它的影响。比如,那个不能建立亲密关系的女孩为了抵消对母亲的内疚,只好放弃自己有可能的幸福。

 

 

本身缺少快乐的母亲在付出母爱的同时容易让孩子感受到压力的***是内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母亲快乐和幸福的掠夺者甚至是破坏者。但其实,掠夺母亲快乐的感受不代表事实如此,孩子的感受从何而来呢?是她内射了母亲的感受,而她母亲的感受又从何而来呢?母亲又内射了她母亲的感受:“我不快乐,***是因为你,只有你才能让我快乐,只有你才能满足我的需要。”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母亲从幼时***放弃了寻求快乐,为了他们不快乐的母亲。所以,我们也发现内疚会在家族中代际间传承。

 

怎样终止这样的传承?有一个途径***是做一个快乐的妈妈,而不是期待另外的人成为你快乐的源泉。让孩子看到母亲是爱她自己的,可以满足她自己对于快乐的追求,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以满足她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别人而放弃自己的需要。“多为自己活着,把自己变成一个轻松快乐的人,是母亲能够给孩子的礼物”。

 



 

曼德心理顾问,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健康杂志专栏作者、北京大学首届中美精神分析夫妻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中国-挪威精神分析治疗师与督导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于曼德心理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357639917@qq.com

 

微信平台:曼德心理
官方网站:MindXinLi.com
服务宗旨:传播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申请加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微信群,请加管理员个人微信号:tingfenglai